第220章 220千金


国家文物局确实有意增加考古部门,  对于考古数据库的建设,非常重视。

        元锦提出的大部分构想,  比如专业人士调用资料通道,和普通人查看文献分开;考古知识普及和非遗技艺数据留存等等,他们都表示赞同。

        不过也有没法统一意见的提议。

        元锦给出的数据库动态演示中,有接入各省博物馆的入口,与会的部分领导觉得暂时不需要这个功能。

        部分领导觉得保留功能,各省博物馆如果同意接入,在技术上能免去很多的麻烦。

        蔡天成安静做记录,不时看一眼元锦的反应。

        小姑娘年纪不大,  做事却相当细致沉稳。面对这么多领导,  自己一个人一点都不慌。她给出的数据库动态演示也非常直观,能让人一眼看懂不需要过多解释。

        在考古数据分类上,  她考虑的也特别周到,衣食住行的分类无论大小都有简单明了的检索标签。

        这么认真的姑娘,  为什么不学考古。

        “各省的博物馆目前都在建设线上数字博物馆,  由于合作公司不同,  线上博物馆的内容展现,  呈现出来的结果也不同。”元锦适时插话,“开放入口是为了让更多的考古人员,  在检索数据时,可以更快的看到数据对应的实物。目前数据库建设的重点,  是将海量的数据录入。”

        “小温总说的对,是我们想的太远了。”住持会议的文物局考古专家笑着接话,“这些年的考古数据真的是海量,将这些数据录入就是不小的工作量,一两年内建成算是速度快的。”

        “数据库的建立,  不止是方便考古人员,在一些古墓的认定上也能缩短一定的研究时间。”另外一位专家开口,“小温总为什么想要建数据库,据我们所知,你是美院国画专业的学生,跟考古不搭边。”

        局里准备增设考古部门,数据库的建立,会是考古部门增设后要考虑的工作范围。

        她一个跟考古没有任何关联的小年轻,怎么想到要建数据库。

        “我师父是花丝镶嵌技艺的非遗传承人,这次我们省发现的古墓当中,出土了一件碎掉的玉雕。师父查资料很辛苦,要联系图书馆,还要联系外地的熟人帮忙查。”元锦脸不红心不跳地回答,“我希望能帮他减轻一点工作量。”

        她一开始确实是希望师父查资料时,能方便一点。

        “原来如此,那我们可都是沾了你师父的光。”专家失笑,“人员协调的问题,我们这边尽力配合,希望早日将数据库建立起来。”

        “没问题。”元锦大方点头。

        谈妥签订协议的日期,会议也随之结束。

        元锦和蔡天成回到崇城,通知曾鸿庆帮自己准备协议,又投入到繁重的作业中。

        錾刻技艺跟花丝镶嵌、烧蓝都不一样,对力道的控制完全没有科学的方法确定,只能依靠熟练度。

        有些技艺会失传,实在是太正常了。

        元锦自认在控制力量这方面,做的已经非常不错,学习錾刻时依然频繁出错。

        “你再走神,一会你手里的这块铜板,又要敲成麻花。”冷老爷子扶了下老花镜,继续手里的活,“烧蓝学的挺快,搓丝也还行,錾刻明明比前面两种容易。”

        其实最难的是錾刻。花丝镶嵌的搓丝后的工序,通过练习就能熟练掌握。聪明一点的徒弟,全部工序学会就可以自己设计作品,进行制作。

        烧蓝的技术难点,在于釉料的敷点。

        掌握了釉料敷点比例,烧制时控制好火焰的温度,练习几次差不多就能熟悉。錾刻用的各种錾子有几十种,她全给做了编号写上名字,还用专门的盒子收起来方便取用。

        饶是如此,练习时也会手忙脚乱。除熟悉工具,还得熟练掌握钳工、锻工、板金、铸造、焊接等多种技术。

        “师父你这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哪里容易了啊,我敲一下它就变形了。”元锦拿着小锤子,小声嘀咕,“再敲一次,变形更严重。”

        她现在学的是平面的片活。用不同的工具,在压制成所需要的厚度的铜板上,敲打出自己想要的图案。

        她在设计《长青》时,没有刻意炫耀华国深厚的历史底蕴。国槐之外的底板,只设计了一些C省的常见植物和鸟类,崇城的地标建筑,传统风俗。

        如果知道自己的设计会被选中……那还是要设计的。

        元锦吐出口气,脱模取下敲坏的铜板,拿起另外一块新的板子,固定到胶板上继续敲。

        科技公司那边请了职业经理人管理。公司不追求业绩,数据库核心代码她已经写完,给他们三个月的时间晚膳其他。到5月差不多可以进行数据录入。

        整个数据库,工作量最大的就是数据录入分类。

        34个省份,从近代到现代的考古数据。还要一些流传下来的,名人墓志铭,都需要全部录入数据库,并进行分类。

        幸好国家文物局给安排的顾问团队,全是国内考古界的知名专家。

        为了让他们在当顾问时安心工作,她给这些专家主持的项目,都捐了一千万到两千万不等的科研经费。

        项目有钱继续,他们偶尔出差过来指导技术人员录入数据,心情都会好不少。

        元锦又敲了一会,站起来活动筋骨。

        “我当初学的时候,做出第一件成品之前,敲废了58张铜板,你才多少。”冷老爷子也停下手里的工作,拿起水杯喝水,“錾刻也是一门需要静心、认真的技艺。”

        “我没有不认真,坐时间长了起来活动下。”元锦回头走到他身后,看向他铺在桌子上的图纸,“鹤嘴衔不动这么大的龟吧?”

        三维模拟图是仙鹤衔着神龟。师父画了不少衔接位置的构想图,还没找到这件玉雕完美衔接的方式。

        “有没有可能,龟的肚子里其实是空的。”元锦拿起一张图纸看了看,又放下来,“像鬼工球那样,里面的空心的,所以衔得住。”

        “我去一趟研究所,你在家好好学。”冷老爷子放下手里的工具,起身脱下围裙,“我要再看一遍那些碎片。”

        他之前去看过,也想到过龟可能只有外皮,内里是空心的。可碎片好像全是实心,实心的龟绝对没法衔起来,他仔细算过重量。

        “路上小心点,下雪路滑。”元锦叮嘱一句,想想还是不放心,赶紧把自己的围裙也脱下来,“我和你一起去,昨天那场雪下的挺大,你不能自己一个人去。”

        冷老爷子瞥了眼她敲坏的铜板,没拒绝她。

        她在上学时,他就帮忙做好了成品。看她练习的辛苦,让她出去放放风也行。

        师徒俩到研究所看过碎片,确认仙鹤衔着的神龟是空心,都很开心。

        元锦提前给煮饭阿姨打电话,让她晚上买些活虾回来,做白灼虾吃。

        确定衔接方式,老爷子的工作进度明显快了许多。

        元锦算好成品完成的时间,开学时把自己提前压制好的铜板,定制的整套錾子全部带去学校。

        两地奔波的日子持续到暑假,考古数据库进入数据录入阶段。

        国家文物局协调过来的顾问团队,看完数据分类设计后,给出了非常多有用的意见。

        考古不止有文物,还有动植物,既然做了数据库无论冷门还是热门的数据,最好都进行录入。

        元锦将专家们的意见记录下来,着急技术团队的成员开会。

        文字数据比较好处理,照片数据录入后想要不失真,服务器得足够,不然无法支撑庞大的算力。

        开完会,元锦通知公司采购部和财务配合,做好市场调查购买服务器或者租用。

        处理清楚这些事,她顺便去集团总部开了个新品测试结果会议,回到冷家天色彻底黑了下来。

        冷老爷子经过几个月的琢磨、雕刻,完成了鹤归益寿文物复制。

        “师父,我能不能拍张照片?”元锦还没学到玉雕,前面几种技艺也还处在刚入门的阶段。

        毕竟她拜师才一年多。

        “拍吧,这件作品是我雕的最辛苦的一件,也是最华美的一件。”冷老爷子脸上写满了骄傲,“不用特殊打灯,这件作品都美的让人摒息。”

        这块和田玉预料,他预定了很久才找到几乎没有瑕疵,品相完美的料子。

        仙鹤脑袋上的冠,他没有用其他的矿石,最大程度保证作品的完整性。仙鹤双翅凌空,单脚踩在地上,口中闲着空心的神龟,无论是寓意还是技艺的,在已出土的文物中,见所未见闻所未闻。

        “师父,我大概几年后可以学玉雕?”元锦掏出手机打开相机,闲聊的语气,“大学毕业后我觉得差不多了。”

        冷老爷子偏头看她,“你的作业能在12月前完成的话,应该可以。”

        元锦:……

        看来还得继续努力学习,才能把师父的一身本事都学到手。

        玉雕完成复制,蔡天成人在外地开会,李楼带着几个专家先过来看成品。

        看到完整复制出来的玉雕,几个人都有些激动,尤其是李楼。

        “没想到会这么美,照片表现出来没有实物万分之一的精致。”李楼围着玉雕转了一圈,笑道,“墓主人的身份也快确定了,我们在找史料佐证。”

        目前有两个怀疑,还不能确定是不是,跟他们有关的史料太少。

        “能帮上你们就好。”冷老爷子摆手示意他们坐下聊。

        元锦去给他们倒了茶,安静坐在一旁听他们聊墓主人的身份。

        每次听他们说考古工作,都觉得像是在听故事。

        ……

        无名墓穴出土的玉雕实物复制完成,其他的相关工作紧锣密鼓展开。

        然而考古是个漫长而细致的工作,到年底时元锦按时完成作品,崇城文物研究所也传来了好消息——墓主人的身份确定。


  (https://www.xddxs.net/read/3000095/7994507.html)


1秒记住新顶点小说:www.xdd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xdd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