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顶点小说 > 女主一心搞事业[快穿]在线 > 第201章 201继姐

第201章 201继姐


高考接近满分的理科状元,  在接受采访时公开点名,自己的女神是多次获得国际摄影大赛,年度摄影师大奖的苏元锦。

        新闻出来,  各个平台的网友都在找状元女神。

        微博网友的反应最快,第一时间将元锦送上热搜。正常网友以为状元是看了元锦发布专题的照片,  因为喜欢所以把她当女神。阴谋论的网友,  各种论证这是一次跨圈的联合炒作。

        元锦听刘园园唠叨完,  倚着公交车站牌调整相机的参数,  唇角含笑,“你不用管,  我不需要竖立什么女神人设,这位同学的身世有些复杂。你如果回应的话,很可能会给他带来麻烦。”

        应该是之前救出来的那个,被拐卖的张敬松。

        当时租房子给她和季北的阿姨就说,  张敬松的成绩非常好,  因为鬼上身才没参加高考。

        把他救出来后,  她几乎不主动联系他的亲生父母,不想他因为自己回想起不好的回忆。

        他能接受记者采访,  还如此大胆的说出这些话,看来已经彻底恢复过来。

        “老板……不用我们回应,他自己说了。”刘园园裹着笑的声音传来,“你有空的话看一眼微博。我发现自己每次多了解一点自己的老板,都是通过其他的渠道。”

        “你直接说就是,别打哑谜。”元锦调整了下耳机,  举起相机将乘客上下车的一幕拍下来。

        她还有很多很多的地方要去拍,不想浪费时间看网络上的消息。

        “状元开了微博,公开自己曾经被拐卖的事,  买卖他的人都受到了法律的惩罚。”刘园园故意叹气,“老板你也太勇了,竟然单枪匹马把他给救了出来。”

        “不是单枪匹马,我带着弟弟一起呢。”元锦轻笑,“好了,别总拍我马屁。今年的任务有点重,加油干,年底给你们都涨工资。”

        “谢谢老板,你忙吧,天没塌下来我决不打扰你。”刘园园笑了声,飞快结束通话。

        元锦摇了摇头,再次举起相机拍照。

        看见专题发布满一个月,那些在扶贫点默默工作多年的扶贫干部,被更多的人看见。他们的故事被无数网友的传颂,他们扶贫的地方,也成了网友的打卡点。

        国社的推广和其他媒体的转载,让她在摄影圈内的名气迅速提升,合作邀约越来越多。

        许多邀约,都是官方性质的大型活动。

        需要到现场的活动她一律拒绝,不需要出面的,她会记下对方想要的照片类型,拍记忆之城和看见专题时会顺便拍。

        公交车驶离站台,元锦也拍到了满意的照片,收好相机,戴上太阳镜转身没入人群,前往下一个拍摄点。

        每个城市都有独特的记忆。

        有属于当地百姓的风俗习惯,有属于他们的味道。想要一个专题永远新鲜,同样的招数最多用两次,第三次就会有人挑刺又是同样的构图。

        她在学习,也在记录。

        ……

        7月中旬国家地理H省专辑上市,元锦的名字出现在封面上。微博的粉丝纷纷在她刚发布的看见专题下留言,询问记忆之城什么时候开始更新。

        元锦收到杂志专辑总编的发来的消息,抽空看了一眼微博,回复网友记忆之城专题8月开始更新。

        除了看见专题,她在自己的微博上又开了一个新的专题——笑容。

        一年多的拍摄,入镜的人上万,他们的笑容有的灿烂有的明媚,有的腼腆。每一张带着笑容的照片后面,都有一段小小的故事,有一些让人暖心的感动。

        笑容专题同样吸引了许多网友的转发评论,也有网友质疑她发布照片时,是否取得授权。

        元锦对这些质疑一概不理,发完照片就埋头拍照。

        8月初,记忆之城再次上线。

        新的记忆之城组照以省为单位,每个城市每个乡镇有相应的介绍,尽可能的让本地或者外地的网友,了解这些照片所拍的地方。

        为了吸引大家观看的兴趣,每一组记忆之城的组照后面,都有一条省内自驾、美食路线。

        准备了一年多的记忆之城上线第一天,微博平台就占了三个热搜。

        其中两个和照片有关。第三个是已经拿到全国最tp1院校录取通知书的状元,转发她的微博,问她何时能再见面。

        元锦正好没有下线,看到状元的转发随手回复:有缘自会再见。

        她回复完就关了微博锁上手机屏幕,背着相机寻找下一个拍摄地点,不知道状元在她回复后又发了一条:姐姐,我等着跟你重逢的那一天,你说过的话,我每一句都记得。

        平平常常的交流,被网友一顿脑补,变成了求而不得的弟弟暗恋姐姐的悲情戏码。

        元锦对此一无所知,按照计划拍完所在地的照片,退房前往下一个目的地。

        到地方已经天黑,她在闹钟的提醒下,想起自己还没给季北发消息,索性趁着吃饭的工夫给他发了一条。

        季北很快回了一条语音消息过来,“有难题,得你来。”

        元锦听完他的语音消息,直接给余飞扬打过去。

        季北是技术小组的技术骨干,组长是余飞扬,真遇到技术难题,问他比问季北容易得到答案。

        “苏姐?”余飞扬的声音传过来,依稀带着几分惊喜,“怎么想起来给我打电话?盼盼很好,医生说她到明年就可以三个月过去做一次复查,其他时间不用去。”

        “我刚才给季北发消息,他说你们遇到技术难题了?”元锦语气轻快,“盼盼的事你听医生的,他们的判断非常专业。”

        “确实遇到了难题,我们这两天都在加班,季北有三四天没睡了,谁都劝不动。”余飞扬的嗓音低下去,“你要回来吗?”

        元锦抿了下唇,问道,“这件事急不急,不急的话我过几天回去,正好有个活动需要我出席。”

        “不算急。季北的性子你最了解,他遇到难题不解决就不睡觉。”余飞扬苦笑,“领导每天都叮嘱我们,一定要照顾好他,生怕他把自己给耗没电。”

        元锦忍俊不禁,“行吧,那我争取拍完这里就回去。”

        季北知道工作的含义,知道到了单位就不能随便乱跑,所有的技术难题对他来说只是无法通关的游戏。他没有加班的概念,也不知道休息,什么时候停下来取决于他什么时候通关。

        等回去了,自己还得教他合理作息。

        结束跟余飞扬的通话,元锦收起手机,吃完饭顺便买了一瓶冰镇柠檬水,沿着小镇的石板路踏着夕阳漫步。

        这个叫古和镇的小镇很有意思。一半的建筑看起来像是新建,走近了能看到墙根的青苔,看到墙上斑驳的岁月痕迹。一半是以前建的那种,一半泥墙一半木楼的老建筑。

        镇子有三条主要街道,一条街道两侧都是新楼,一条两侧都是老楼,中间的那条左侧是老楼,右侧是新楼。

        整个镇子被中间那条街道一分为二,像是新与旧,传承和现代,在这里明确切割开来。

        新楼中间的街道上,店铺里卖的商品都比较现代。老楼中间的街道上,店铺稀稀落落,卖的都是手工制品,还有一些已经用处不大的生活工具。

        一样一半的那条街,店铺也是五五开。

        元锦把三条街都走了个来回,又回头走一遍老楼中间的街道。

        这会正是晚饭时间,老旧的居民楼里冒出各种各样的食物香气,打着赤脚的小孩,组队拿着泡泡机在街上“对轰”。

        夕阳从街道的另一头照过来,笼在光影下的小孩和空中的泡泡,都镀上了一层朦胧梦幻的金色。

        元锦赶紧蹲下去,飞快按下快门。

        蹲着还不够,她索性趴到地上,举着相机把小孩们笑容灿烂的样子拍下来。

        大概是她趴着的姿势有点吓人,身边老楼一层的房门打开,一名三十来岁的姐姐蹲到她身边关心道,“姑娘,你没事吧?”

        “没事,我在给他们拍照。”元锦嘴上说着话,手上的动作没停,“是你们家的小孩吗?好可爱。”

        “是我们家的。”姐姐听说她是在拍照,有些尴尬地笑了笑,站起来坐到自家的门槛上纳凉。

        元锦连着拍了几十张,满意地从地上起来,扭头朝那位好心的姐姐走过去,“这边的街道和那边差别好大,为什么啊?”

        这里没有开发旅游,她吃饭的小馆子,只有到了圩日才开。

        她今天运气不错,正赶上圩日。

        “这事说来话长。”姐姐示意她坐下,拿了把蒲扇递给她,“我们这个镇子很小的,前几年县里想要开发旅游,请来了一个什么设计师,说是要重建镇子。镇上的老人都不同意拆房子重建,于是那边就新建了一片楼。”

        “原来是这样。”元锦摇着蒲扇,接着打听,“旅游的事后来没做起来?”

        整个镇子一点商业气息都没有,不用问就知道旅游的事情黄了。她比较好奇,为什么要拆掉原来的老楼重建。如果是从预防火灾发生的角度考虑,也有点说不通。

        重新装修利用这些楼,造价比新建要低得多。

        “没做起来。来开发的公司,重建的条件是把我们的房本都收走。重建后,根据房本发给我们新的房子。”姐姐脸上的笑容淡了些,“超出的部分还要我们补钱。”

        元锦细细琢磨一阵,大致猜到开发公司的目的,一点都不好奇了。

        开发公司跟政府合作,钱从银行贷款来,拆了居民的房子让居民补钱,他们什么都不用付出得了房子还有现金。

        怎么开发,他们只管画大饼,是否执行得下去他们一点都不在乎。

        “几年前,镇上新来了个书记,让我们不要动老楼,新建也不能推了老楼得去新楼那边建。”姐姐长长叹气,“说是要搞旅游,让我们多赚钱,现在是一点消息都没有。”

        “估计很快就会有消息。”元锦靠向门板,再次举起相机对准不远处的一只公鸡和一只小狗,笑道,“新来的书记很有想法,看得出来他是真心想要改变这里,我从县里过来的公路已经通车。”

        要致富先修路。

        从县里到镇上半个小时车程,镇子虽然不大,稍稍调整一下规划就会有出其不意地亮点。

        新旧楼房都在一个镇上,泾渭分明。对于看惯了几乎用一个模板弄出来的旅游古镇的游客来说,新鲜感很足。

        “人人都这样讲,这都好几年了也没见改变。”姐姐偏头看向她手里的相机,好奇打听,“你是记者?”

        “不是,我来拍照的。”元锦抱着相机坐到她身边,给他看刚才拍到的照片,“我可以把你们家孩子的照片,发到网上吗?”

        姐姐沉默片刻,反问她,“这些照片能不能晒出来?我小孩好久没有拍照,手机里也没有几张。”

        “当然可以。”元锦微笑点头。

        她带了打印机跟着。

        给被拍的所有小孩发了照片,天色也暗了下来。元锦借住在那位好心的姐姐家里,洗完澡就回房整理照片,脑子里想着怎么帮他们宣传比较好。

        没有商业开发意味着配套也没有,炒火了当地一定会被骂。

        在小镇待了一天,元锦去见过姐姐说的书记,再次上路。

        季北也考了个省状元,分数比张敬松高了1分,同样被tp1大学录取。不过他没有接受采访,也没有公开露面,考完就回单位上班外面的事一概不管。

        她拍完计划里的地方,不管怎样都得回江城,送季北去上学。

        几天后,元锦回到江城。

        季北因为连续熬夜,整个人都有点不清醒,余飞扬急得嘴巴起了一圈水泡。

        元锦坐到季北身边拿走他手里的电脑,“去睡觉。”

        “看完睡。”季北迷糊摇头,“慢了一天。”

        余飞扬赶紧伸手扶季北的脑袋,“苏姐,你让他看完的吧,我们什么办法都用了劝不动。”

        元锦无奈点头,“行吧。”

        他们这次遇到的问题不是无法破解程序,而是被人多点攻击,却一直没法找出攻击路径。整个小组加班加点盯着,还请了几个外援,都没法让对方停止攻击。

        把季北往边上推了推,她飞速看完他们这段时间的工作记录,闭了闭眼开始找攻击路径和攻击方式。

        几分钟后,所有的攻击路径出现在屏幕上,攻击点的信息也找了出来。

        “果然……”余飞扬嘀咕一声,扭头看身边的领导,“我马上整理资料上报。”

        内外联合攻击,内部攻击比较隐蔽,他们只顾着防外面的没留意内部攻击。

        “好。”领导神色凝重地问元锦,“能升级系统安全级别吗?”

        “可以。”元锦应了声,输入代码调整系统的安全级别,将容易被攻击的几个漏洞找出来,修改代码。

        全部弄完,季北闭上眼枕着她的肩膀含糊出声,“回家。”

        众人都有些不好意思。

        “他只是太累了,我先带他回去,过两天他要去学校办理注册手续,你们有事直接打我电话。”元锦扶着季北站起来,安慰道,“不关你们的事,他解决不了问题会睡不着。”

        大家放松下来,帮着她一起把季北扶出去。

        季北上车就睡过去,乖的不得了。

        元锦帮他调整好椅子,发动车子回家。

        等他醒了,得好好教他合理安排作息时间,还得让他学会听别人的话。

        ……

        8月下旬,EyeEm年度摄影奖公布获奖名单和获奖作品。

        元锦同时获得肖像,建筑,户外,街拍四个组别的冠军,成为该赛事的年度摄影师。

        获奖消息传到国内,合作邀约纷沓而来。

        她刷选出可以合作的杂志、报社,询问后最终选了两家长久合作。发布在微博上的各个专题组照,再次被送上各个平台的热门、热搜。

        单个组别获奖已经很厉害,她自己一个人拿了四个组别的冠军,前所未有。

        国内不少媒体都希望能够采访她,网友也开始好奇她的年纪长相,摄影协会主动邀请她入会。

        元锦拒接了采访要求,没有加入摄影协会,处理完合作的事亲自送季北去学校注册报道。

        季北没有住校经验,她不放心,索性多停留了几天,顺便约见国社扶贫纪实专题的总编。

        第二期看见专题她自己拍了部分,剩下的内容要和另外一位摄影师合作拍摄。

        赶到跟总编约好的咖啡店,对方人还没到。元锦要了杯咖啡,抱着笔记本电脑整理照片,发布新的专题——风景。

        风景组照内容丰富,有天还没亮的批发市场,有冒着热气的早餐铺,也有大夏天的公交站台。

        每一幅照片,都是一组独特的人间烟火。

        发布完新的组照,总编带着合作的摄影师进门。

        元锦站起来跟对方握了握手,重新坐下。

        “你是苏元锦?”合作的摄影师来回打量元锦一阵,笑道,“EyeEm年度摄影奖的年度摄影师,你哪个学校毕业的?”

        他以为获奖的摄影师,怎么也得40来岁,看她的年纪应该还不到30岁?

        “拿奖和毕业院校没关系吧?”元锦微笑对上他的目光,“陈老师想说什么。”

        她拿奖凭的是技术,又不是学历。


  (https://www.xddxs.net/read/3000101/7994526.html)


1秒记住新顶点小说:www.xdd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xdd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