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顶点小说 > 女主一心搞事业[快穿]在线 > 第60章 060王妃

第60章 060王妃


自古以来,  成婚皆是三媒六聘,以婚书为证。

        不用三媒六聘直接上衙门申请婚书,岂不是要男女双方在婚前便私自见面?

        百姓堵着县衙,  要求解释清楚该条律法的意思。

        元锦带着负责各个部门的新官,  穿着给他们定制的官服走出衙门,  百姓再次受到惊吓。

        这些官员当中,竟然有女官!

        有心思活络的百姓,悄悄跟身边人议论。男女都能去学堂上学,县衙这有了女官会不会女儿读书好,  也能当官?

        自登城县令变成了城主,寻常老百姓都分到田地,无家可归的分了宅子。每日上工去修排污水渠、修路、修毁坏的宅子,都有工钱拿,大家的日子越来越好过。

        若女子也可做官,就算家中没男子,外人也不敢小瞧。

        “到县衙领婚书,与三媒六聘不冲突,可以先三媒六聘自己写了婚书之后再来补领。”元锦不疾不徐开口,  “律法规定成婚可直接到县衙申请婚书,  是为了方便县衙清楚辖区内是否有新增人口,  好补分田地。”

        百姓听说三媒六聘也行,  又是为了分田地,  大部分都松了口气。

        “允许和离,也只是增加了领和离书的一道手续。凡和离的夫妇,自成婚起家中财产多寡,均可分到属于自己的部分。自己的嫁妆几何,和离后可全部拿回。”元锦缓缓看了一圈围过来的百姓,  继续说,“古时尚允许和离,今时也自当允许。如何和离,家中钱款、孩子如何分配,这些都有细则。”

        “城主,姑娘家也能当官吗?”百姓盯着她身边的女官,好奇打听。

        官服用的颜色既不是大盛官服规定的青色或者其他色,也不是缙国官服的砖色,而是类似咖啡色的胡桃色。

        官服的样式也是百姓们没见过的奇怪样子。

        “这位大婶,我难道不是姑娘吗?”元锦笑着反问,“我身边这些官员也不是姑娘?”

        百姓全都笑起来。

        “你们既然选择留在登城,而不是跟着缙国大军逃走,往后这里的官员选拔,会有正式的章程出来。和科举一样,要读书考试考核合格才能做官。”元锦面带微笑,“还有什么疑问吗?”

        人群安静了一瞬,有人大声喊话,“成婚、和离都必须要到县衙办?”

        “必须到。若是没有到府衙办,成婚后生下的孩子没法领取身份牌,没法分田地。若娶的外地女子,也是没法分的。”元锦看向出声的人,“孩子在登城没有身份,进不了兴城,无法到大盛科考。”

        听说不能去大盛科考,大家都不说话了。

        元锦又问了一遍,见大家不再抵触这条律法,带着官员返回县衙。

        她一走,散去的百姓热烈议论起来。

        “女子也能当官,哪怕只是在登城也是大好事。”

        “城主说了,男子还能去大盛科考,就是说儿子读书的出路有两条。”

        “我的贱籍取消了,孩子能读书能去科考,城主和大盛那边应该是谈好了的吧?”

        “城主说的事每件都做到了,我相信她。”

        “听说医学堂又在招学生,我想让孩子去学医。”

        ……

        元锦没走远,听着百姓的议论,眉头稍稍舒展。

        给兴城的姑娘们封了官职,加上之前从冷箭营选□□的人才,衙门人手增多,办事效率明显加快。

        下令所有百姓必须喝开水后,各种因为细菌感染引起的腹泻病症减少,排污沟渠挖深再以青石覆盖,城内的空气也好了许多。

        在城内设置的几处治安所,依旧由冷箭营的将士负责。

        她让工匠打造出来的大型连弩,射程和杀伤力都达到要求,两人同时操作,速度快过神臂弓。

        用来守城,威力足够大。

        但她还是不放心,生铁运到后自己跟着铁匠学炼铁,打算学会后做几架火炮。

        大盛一旦出现乱局,鞑靼和绥国必蠢蠢欲动。

        武器震慑远比直接开打损失小。

        打不怕,谈也有底气。

        元锦一面学炼铁做模型,一面给负责登城守备的将士们分编,忙完也到了春耕最忙碌的时候。

        从兴城带回来的秧盘,元锦按照现代方式育苗后,抛种顺利。她一个人一个时辰不到就抛完了差不多一亩水田,看得其他人目瞪口呆。

        “这能活吗?”曲如云蹲在田边,忍不住伸手去拨秧苗,“万一不活就太浪费了。”

        一亩水田,能产不少粮食呢。

        “能活。”元锦把剩下的秧苗也抛下去,“这几块田用来试种,夏至后可能会招虫子,我打算找能除虫的草药对付虫子,若是能成,明年就用这个方法耕种。”

        这里没有农药,但是天然界一样有虫子不喜欢的植物,就是需要时间去找,去研究怎么弄出农药那样的效果。

        原身学医,所有的学识都在记忆里,给了她很大的方便。

        “我要等着看能不能活。”曲如云没多大信心。

        都没怎么下田就能把田给种完,这也太不可思议了。

        “行。”元锦被她逗笑。

        木头做的秧盘不怎么好清洗,厚度也高,优点是能用很多年。如果能推广开,再增加土地的肥力、驱虫,就算品种一般产量应该也能提升不少。

        杂交水稻她是不搞了,不懂这方面的技术,没有基本的知识储备。

        水田种完,元锦带着自己的豆子播种机,现场给曲如云他们演示了下,大家纷纷上手。

        “阿姐,这个东西太好用了。”曲如云推着播种机,眉飞色舞,“还不累人。”

        一次五行,一个人就能很轻松的播种盖土。

        “我准备让木工师父做这些农具卖。”元锦回头往缙国的方向看,“缙国的土地大多松软,用这样的工具很合适。”

        这个结构很简单,控制豆子数量的出口,人力扳动,从竹筒内落下来的豆子,每次两到四粒不会太多。

        “阿姐生财有道。”曲如云笑着打趣,“织布坊到下月建完,纺出来的布也能卖银子。”

        元锦笑着点头。

        登城一切走向正轨,百姓对新的律法接受良好,城内经过改建面貌一新。

        进入八月,请木工做的风力水车送到,安装好之后大大解决了水田缺水,粮食减产的问题。

        元锦让工匠按照水渠和溪流的大小,又定制了一批,准备送到下面的村镇。

        登城守备的营房建设完成,将士们住进营房,训练的热情明显提升。

        这边诸事慢慢往自己想要的方向发展,元锦开始将重心放到兴城。

        两城之间通商后,登城的一切都被兴城百姓羡慕。

        元锦进入兴城后,将之前分完以开荒耕种后剩下的土地,进行再分配,并划定林地的区域。

        现在社会哪怕交通和资讯高速发展,新闻不报道,普通老百姓也未必知晓省内都有那些区、县,发生了什么。

        古代交通和通讯都极为落后,县与县之间的讯息传递,但凡有心就能控制住。

        且这个时代的百姓,大多不识字,有饭吃有地种就不会多想别的。

        兴城完成人口登记、户籍登记后,原先没分到土地的百姓终于分到土地,拿到府衙给的地契,元锦的名声随之传开。

        人人都知晓登城城主是对百姓极好。

        未免赵英武那边暗中积蓄力量给自己插刀,元锦花几天时间,自制了一支‘钢笔’。用简体字参照社会主义下的官员体系、民生体系、律法体系,用一个月写了一本《新国策》,做旧后带去驻军大营见赵英武。

        “这是你在来兴城的路上捡到的?”赵英武翻开手中的《新国策》,一边称奇一边琢磨里头自己不认识的字,思绪复杂。

        女儿在登城和兴城做的一切他略有耳闻,难道这就是天命所授?

        这本奇书当中所讲的政策、律法、民生,他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男女同工同酬、都可读书做官、做学问,各种水渠的布置、取水装置的安装,各种新式农具。

        军队的分编也有涉及,各式营房的训练重点,军务管理,条条都说到他心坎上。

        若真照着这本《新国策》为百姓谋福祉,何愁不成明君。

        赵英武越看越爱不释手,“爹爹年纪大了,当不了一国之君,但我们家阿锦可以。你想做什么便去做,爹爹帮你守住棱谷关,守住登城。”

        女儿已管好登城,兴城虽比登城大一些,只需多费些力气也能管好。

        “女儿谢过爹爹。”元锦扬起笑脸给他倒茶,“这书上的许多字我都不认识,也还未参详明白,一切得慢慢来。”

        她在书上写明,非第一个捡到书的人,若有抢功之心会遭到反噬,家破人亡。

        没办法,赵英武手中有兵权,朝廷拨过来的新兵虽不足六万,但也有四万人。打仗她不怕,但没必要打,能利用这个时代固有的想法,减少自己的敌人最好不过。

        赵英武因曾收过原身身故的消息,对上京的家人颇有怨言,断了书信往来。

        家破人亡死的也不过是他和女儿,他不会乱来。

        “不急,北地十一城你如今才拿下两城,边学边做。”赵英武一脸欣慰,“需要爹爹帮忙你只管开口。”

        “女儿晓得。”元锦安下心,脸上的笑容灿烂了几分。

        离开大营回兴城,元锦当日便下令禁了青楼,在城内增加治安所,清理收拾城内的地痞、恶霸,颁布新的律法。

        衙门和登城那边一样,新增部门分散管理。

        兴城老百姓见过知府大人苏永章被绑着的一幕,对新颁布的律法、政策老实接受。

        虽还有人诟病她开学堂,允许女子上学,录用女官的做法,但是不多。

        边境之地,百姓求的是温饱。

        从青楼里带出来的姑娘,元锦尊重她们的意愿。想回家的送回家,不想回家的去织布坊、糕点铺、成衣铺、养殖场、糖果铺、酒楼工作,每月按时领工钱。

        年纪小读过书,愿意跟着她的,送去再学习同时参加特别训练,交给莲心管理。

        忙到秋收后,第一年的粮食收成出来,比头年甚至比没起战事之前更好,几个粮仓全部装满。元锦试种的抛秧田产量不止没降低,还比正常插秧的水田还多出来两石。

        元锦将心得写下,安排人建暖房负责育种可驱虫的草药苗子,准备在第二年全面推广。秧盘的制作方式也公开给登城的百姓,让他们自己去准备,并教授育苗之法。

        兴城事了,她带着五个班的特训将士、莲心以及从山寨里带出来的几十个姑娘,进入距离兴城最近的邑井城。

        经过半个月的摸底工作,元锦掌握了城内城外的基本信息,带人闯进县衙绑了知县,将城内富户、地主、乡绅、世家家主都绑了,请他们交出多余地契。

        愿意合作的,家宅和部分财产不动,不愿意合作的则抄家。

        邑井城的知县和县衙的官差都被绑在一起,就丢在县衙公堂的行刑区,又气又恨,“如此土匪行径,本官定会上奏朝廷,派兵灭了你们这帮匪徒。”

        “知县大人,我做之事与你当官不冲突,你且看着便是。”元锦打量一眼这个年轻的县令,好笑扬眉,“你寒窗苦读十几载,求的是功名利禄还是为百姓做主?”

        县令别开脸不看她,“与你何干!”

        “自然与我有干系,你若求的功名利禄,一年之内邑井城必定变样,你上可交差下可对得起百姓,事情还不用做多少。”元锦踱步走到他面前,伸手挑起他下颌轻笑,“若求的为百姓做主,那你更该高兴才是,本城主会给你最大的平台。”

        “一派狂言。”县令咬牙切齿,“姑娘难道不知男女授受不清!”

        “不知道,在我的城内,百姓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元锦撤回手,敛去笑意转身,“女子不必拘在后宅,而是可与男子一同读书做事。”

        受的教育不同,年纪再小也是一脑子的封建思想,要彻底改变这种思想得温水煮青蛙。

        但愿那几个皇子,不要太快出手,多给她一点时间。


  (https://www.xddxs.net/read/3000101/7994667.html)


1秒记住新顶点小说:www.xdd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xdd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