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顶点小说 > 带着骑砍速通乱世免费阅读小说 > 第152章 我祖上也食晋禄

第152章 我祖上也食晋禄


在上千双晋兵眼睛的注视下,被投出的李大将军如同石弹一般划出一道漂亮的弧线,重重落在晋阳城上,而后收拾起拼凑的披风,站起来开始杀敌。

    落地点附近的晋兵全都瞠目结舌,这和神仙有什么区别?

    让他们抵御从天而降的神仙,这不是强人所难吗!

    城墙上的晋兵连阻止敌将起身的心思都没有,一个个面容痴呆,就差跪下磕头求饶。

    “快快快,快扶我下城逃命,向北门逃!”

    张着大嘴愣了半天的王浚看清李大将军冲自己杀来之后,才连声催促亲随扶着自己逃跑。

    北面是拓跋鲜卑的地盘,王浚早就联系上了拓跋猗卢,准备把自己的一个女儿嫁给这位拓跋鲜卑西部酋长。

    拓跋氏如今分为三大部,拓跋猗卢的西部虽然控弦之士不如另外两部多,但其驻地就在定襄县的盛乐城,正好和李氏贼兵掌控的晋昌郡接壤,对目前的局势影响最大。

    可惜晋阳王氏的其他族人还要点脸,想着把三书六礼做完才肯嫁王氏女,王浚原先也以为局势还没有崩坏到要求索虏出兵的地步,所以耽误了时间。

    但就敌将这个打法,即便是引来了拓跋猗卢的上万甲兵,恐怕也守不住晋阳城。

    刚刚目睹了敌将从天而降的神迹,王浚的亲随们也有点迈不开腿,他们哆哆嗦嗦扶着自家主上往城下走,可惜没走几步就被疾驰而来的李大将军追上。

    余下的太原郡太守、晋阳县县令等晋廷官员趁着敌将追杀王都督的间隙,径直带着亲随逃命了。

    魏晋两朝皆行愚民之政,没读过书的军户兵们一个个都把李大将军当作天将,根本不敢结成队型逼近到敌将身前厮杀。

    在这种局势之下,不逃就是在等死。

    “只诛杀太原王氏,其余人等投降不杀!”

    李昊给这群心存降意的亲随们与军户兵们给了个台阶后,这段城墙附近就有上百晋兵跪下投降,口称天将磕头如捣蒜。

    还有机灵点的亲随直接扶着王浚到李大将军面前,“此乃王氏逆贼,我等为大将军擒来了!”

    这位并州都督人品很一般,围在他身边的亲随也没几个忠心耿耿之人,这倒省了李昊的事。

    “我、我祖上也食晋禄……”

    王浚被吓的脸色苍白,大势已去,他知道自己迟早是个死,于是吞声踟蹰憋出一句自觉体面的话,但被敌将瞪了一眼后,连后半句也不敢说出口了。

    李大将军被这并州都督的举动逗的哈哈大笑,“你祖上王沈也吃过曹家的俸禄,再往上数还吃过汉禄,这个时候想起来祖上也食晋禄了?”

    “恳、恳请将军命人使环首刀着腰,稍稍留个体面。”

    王浚情知难逃一死,于是勉强说了个囫囵句子。

    环首刀着腰指军士们用刀柄末端的铁环,敲断达官显贵的腰椎骨、脊椎骨,比起斩首,这是种相当体面的死法,也是两汉魏晋南北朝特色死法。

    李大将军可没惯着他,轻轻一挥刀,将他的人头砍了下来,有位王浚亲随膝行数步,将滴溜溜滚走的人头捡回来,又膝行回去,双手托着献给大将军。

    李昊见他机灵,命他找了杆长戟,插着王浚的人头立在城头上。

    晋阳城的守兵家属基本上都在太原郡,都督一死,主事之人就剩下领兵的校尉们,可惜晋兵无心抵抗,李大将军仅仅冲杀了几次后,这面城墙之上的军户兵就先后投降。

    李昊命降兵降下吊桥,放义军将士进城,而后快速接手四面城墙,接下来便是人人喜闻乐见的诛杀士族环节。

    不仅义军喜欢上门诛杀士族成员,就连晋廷治下的正户、私户、军户兵都喜欢凑上前看热闹。

    晋阳王氏的博陵公府前,聚集了上万名闻讯而来的百姓,太原郡距离义军地盘不远,底层百姓都知道李大将军绝不会为难他们,因此即便刚刚打完仗,太原百姓仍旧走出家门挤到博陵公府所在的那一条街上。

    相当多的百姓瞧见原先高高在上的王氏成员披头散发被拖行而出的画面后,就高声喝彩、连竖大拇指。

    有些被晋阳王氏族人欺压惯了的百姓甚至解下裤带,等在路边朝王氏族人身上尿尿。

    义军将士也不阻扰,他们忙着执行军令,还来不及凌虐这些士族。

    博陵公府内,刘和、刘聪二人带着义军将士将附近各府抓捕到的太原王氏重要成员一起押到大将军面前。

    “此乃王济之子王聿,他哥哥王卓目下正在洛阳任职。”

    李昊看着刘家这哥俩,好奇问道:“为什么单单将他拎出来给我回话?”

    刘渊归降之后,李大将军只让他当个闲散校尉,他这两个儿子被实授了五百主这种中层军职。

    刘和赔笑着回答:“禀大将军,其父王济在洛阳城外买了座马场,用五铢钱铺地,时人谓之金埒,曾与王恺攀比豪奢。有次王济宴请司马炎,其菜品之珍贵,连司马炎都颇为惊讶。”

    他心眼相当小,之前客居洛阳时,参与斗富的几家都不把南匈奴刘氏当正经朋友对待,每次有宴请时,刘渊的儿子们便是被众人嘲弄的对象。

    当时刘和就暗自发誓,以后必将洛阳城内这些汉人权贵杀干净,以报被嘲弄之仇。

    如今逮到诛杀晋阳王氏族人的机会,自然拼了命撺掇李大将军。

    王恺是与石崇斗富的败家玩意儿,李昊听了几句,才明白这王济家参与过洛阳斗富。

    “那还说什么,男丁拖出去凌迟,女的留着分给义军弟兄们为妻。他家有几座府邸?等会儿我亲自带人去查抄。”李大将军吩咐道。

    刘聪补充了一句,“王济这一支在晋阳有府邸三座,在洛阳起码有两座府邸,还有一处马场。”

    “那个和石崇斗富的王恺呢?他的府邸有几座?”李昊再问。

    这些人晋朝大官都是大肥羊,随便抄个府邸,都能刮出来几百万枚五铢钱,义军给将士们的先登赏赐就指望着搜刮高门士族的府邸。

    “回大将军的话,那位王恺是东海国人,是司马炎舅舅,他家的府邸在洛阳和东海国两地。等义军打到了东海国,我带弟兄们去查抄这家,我知道王恺家里的值钱事物。”

    李昊深感可惜,不过就这晋阳王氏各府邸,都能让他抄好几天。

    攻下晋阳城后,义军并没有继续攻占太原郡的各处县城,而是花了五天整编降兵、抄没士族田产、坞堡。

    还没等李大将军过足了抄家的瘾,从井陉城而来的李代就追到了晋阳城,为大将军送来了最新的冀州局势。

    “洛阳司马伦发兵三万、征召随军民夫两万,号称十万大军,一路攻占赵郡诸县,目前李廉将军已经带人退回了井陉关以内,义军百姓大多安全,只是没地方住,在乐平郡凑合过。”

    “中山等国国兵与邺城兵合营,约有四万兵卒,随军民夫过万,连续攻占常山郡诸县,我出发前李矩将军已经将各县城内驻守的弟兄们收拢到了井陉城内。”

    “呆傻天子御驾亲征,洛阳军将他安置在辇车上,每每冲锋,必使呆傻天子的辇车位于阵前,李矩将军猜测,司马伦应该是想让我们弄死呆傻天子。”

    “幽州兵也在集结,他们联合了鲜卑骑兵,似乎准备从北面进攻我们的长郡,目前还不清楚局势。南边的许昌兵也来了不少,属下们无能,没有探查到许昌兵的虚实。”

    李昊听着这些军情,顿时兴奋起来。

    “我还怕他们几家内斗,没空腾出手来对付义军呢,这下好了,什么司马伦、司马颖、司马冏、司马衷,通通都给我死。”

    晋兵大举集结,省了李大将军不少的事。

    事不宜迟,在晋阳城内整编的义军将士当天开拔,准备翻越太行山,回到东面地盘迎接恶战。

    ……

    井陉关所在的绵山东侧,绵延数里的晋军营寨内热火朝天,被征召的民夫、工匠们日夜不停打造云梯、攻城车、抛石机等攻关军械,骑马的军吏来回驰骋,将各路将军的军令传达到底层军吏手上。

    手持长戟、长矛的军户兵抓紧时间操练,操练时多流汗总比战时流血强。

    一队来自东南方向的骑兵往邺城军营寨附近疾驰。

    给事黄门侍郎王敦也在其中,他是跟着叔父王彦来的。

    这一路上的所见所闻让这位三十四岁的晋武帝驸马连声叹气,“封王与洛阳中军互不统属,攻关之日,尚不知是哪家出力和贼兵死战。”

    他叔父王彦毫不在意,安抚侄子道:“各路大军云集,领兵猛将上千,总有攻关之人,何必为此忧虑。”

    明眼人都看的出来,如今晋军隐隐分为两大阵营,以成都王为首的在外封王所辖之兵与司马伦遥控的洛阳中军。

    琅琊王氏先前就花了大力气安排了数名族人在太子司马遹身边任职,太子死后,琅琊王氏的布局都打了水漂,王彦等人很不满,有相当一部分族人支持司马颖这一派。

    邺城军里早就有琅琊王氏族人迎出来,短暂寒暄后,王彦带着侄子、亲随们去见成都王。

    中军大帐里,卢志、郑球、石超、费立、杨邠、杜烈、杜良、和演、杜毗等成都王的幕僚、掾属们基本到齐,甚至还有其他封王派来的联络之人。

    “这是祖逖,齐王的司马掾。这位是王承,常山王的参军……”

    名为王澄的琅琊王氏族人将帐内之人给叔父王彦一一介绍清楚。

    王彦、王敦等人拱手见礼,双方才各自按地位跪坐,而后成都王司马颖自帐内屏风后转出来,众人又是起身行礼,折腾好一阵儿后,方又跪坐。

    “不知王刺史如何看待司州之兵?”

    司马颖先抛出一个难题,虽然同为晋兵,可如今两大部却像是敌军一般相互提防。

    天子是他亲哥哥,天子御驾亲征,作为弟弟的他应该前往洛阳军营寨里觐见,但成都王觉得他去了会被司州兵拿下,于是悄悄躲在自家营寨里不现身。

    “听闻那贼将李昊极为悍勇,成都王不妨留守后方坚城,平叛之事交由府内大将即可。”

    王彦先指出最重要的一点,赵王司马伦自己躲在洛阳城内不出来,那成都王也没必要亲临前阵督战。

    司马颖无奈道:“天子就在司州之兵营寨里,我若不来,成何体统!”

    王彦一听便明白这位成都王还存了抢走天子之心,这是好消息。

    他便出了个主意,“常山王深明大义、顾全大局,不如由常山王于前线督战,请成都王回邺城,等平叛的好消息即可。”

    王彦担心的是那贼将听闻成都王亲临井陉关下后,会不顾一切杀到邺城军营寨内。

    只要司马颖活着,死再多的军户兵士族们都能接受。

    甚至高门士族还巴不得由朝廷管辖的军户兵和李氏贼兵两败俱伤呢,到时候手握私兵部曲的高门士族能在朝廷捞到更多的好处。

    这正是司马颖所担心的,“常山王、中山王正在围攻井陉城,若调常山王过来,万一他派兵抢到了天子,那我岂不是白动大兵?”

    中山王司马缉是他的人,常山王司马乂虽然也听成都王的调令,但司马颖对这个素有贤名的哥哥一直暗中提防。

    “无妨!天子在常山王手上,总比在赵王手上强。”王彦继续劝司马颖回邺城。

    他没有明说,但众人都明白,一旦常山王抢到了天子,邺城军兵多粮广,届时还是成都王说了算。

    司马颖沉默不语,常山王派来的参军王承找准时机拍了顿马屁,“成都王以大局为重,请来了幽州都督刘宝和鲜卑骑兵,平息贼兵叛乱是板上钉钉之事。”

    王承是晋阳王氏出身,虽然这支晋军尚不知道晋阳城的情况,但王承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

    他准备投到兵马较多的成都王府上。

    司马颖思量很久,觉得还是小命重要,于是同意了王彦等人的提议。

    PS:求推荐票求月票。

    (本章完)


  (https://www.xddxs.net/read/3316108/11111001.html)


1秒记住新顶点小说:www.xdd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xddxs.net